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快速搜索
今天是: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最新資訊
 今日最新導讀

贛州市榮獲“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殊榮

發表時間:2009-12-01   文章來源:

    11月28日,由中國金融網聯合中國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金融市長年會暨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舉行。順應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和社會熱點,本屆年會主題定為“資本活市與城市產業升級”。眾多專家學者齊聚縱論中國在此輪經濟危機中將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記者獲悉,在“第四屆中國金融市長年會暨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發展年會”上傳來喜訊,贛州市榮獲"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殊榮。

  從2003年起,贛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戰略目標定位于把贛州打造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第一城”。

  贛州市概況

  贛州,千里贛江第一城。地處江西南部,簡稱贛南。毗鄰廣東、福建,湖南,靠近香港、澳門。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

  贛州正在建設贛、粵、閩、湘四省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成為貨物吞吐中心、要素聚集中心、產業支撐中心、優質農產品供應中心,先后被評為“粵商最佳投資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2008年深港企業最佳投資城市”、“2008年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贛州擁有江西省內四個第一。一是國土面積全省第一。3.94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1/4,相當于1個臺灣加3個香港那么大。二是人口數量全省第一。人口893萬,占江西省1/5。三是行政管轄單位全省第一。下轄18個縣(市、區)和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90多個鄉鎮。四是交通運輸總里程全省第一。境內京九、贛龍鐵路線長364公里,有6條高速公路和3條國道,縱橫全境2.3萬多公里,內河通航834公里,新建的4D級贛州黃金機場聯程可以到達全國60多個城市,通達世界各地。

  贛州具有“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贛州”、“資源富區”五張名片,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美譽。一是“紅色故都”。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共和國搖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艱苦卓絕的五次反“圍剿”在這里展開;聞名中外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起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戰斗生活過。贛州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從這里走出了132名開國將軍,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4名,興國縣因此譽為將軍縣。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總數10.8萬人,占江西省烈士總數的43%,占全國烈士總數的7%。贛州被列為全國12大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二是“江南宋城”。贛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公元前214年,贛州就有縣郡建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唐代,隨著“贛江水路—梅關古驛道—嶺南”南北大通道的開通,贛南成為“五嶺之要沖,粵閩之咽喉”。到了宋代,贛州北承長江水運,南接大庾嶺古驛道入廣州,是南北貨運必經的水路樞紐,呈現著繁榮興旺的景象,可謂“商賈如云,貨物如雨”,成為當時全國36個大城市之一。現在,贛州依然保存有比較完整的宋城文化景觀和建筑,被專家學者稱為“宋城博物館”。集中了許多宋代文化景點,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墻、巍然壯觀的八境臺、郁然孤峙的郁孤臺、完整壯觀的文廟、藝術寶庫通天巖等。全市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著一大批歷史古跡。三是“客家搖籃”。贛州是客家先民最早的集散地和聚居地,有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搖籃”之稱。贛州市890多萬人口中95%以上是客家人,現今仍有600余棟神奇的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四是“生態贛州”。贛州山川秀美,資源豐富,生態良好。蘇東坡有詩贊道“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是我國南方18個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74.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1倍。贛州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現有高等物種2600多種,有“綠色基因庫”之稱。發源于安遠、尋烏的東江,是粵港飲用水的源頭,又稱“東江源頭”。以東江源頭安遠三百山、崇義陽嶺“天然氧吧”、上猶陡水湖為代表的麗山秀水形成了一條綠色生態長廊。五是“資源富區”。贛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稱。黑鎢儲量全國第一,占全國儲量的70%、世界的40%。離子型中重稀土儲量全國第一,占全國中重稀土儲量的40%。現在已形成離子型稀土分離能力達3萬噸/年,占全國同類礦分離總能力的45%,規模全國最大;稀土金屬冶煉能力達1.5萬噸/年,能力全國最強,是我國最大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屬生產基地和主要供應商。已成為稀土合金、稀土鑄鐵、磁性材料、發光材料以及稀土電機等稀土產品的加工中心,一大批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和磁性材料深加工企業正在興建中,不久的將來,贛州還將成為全國高性能磁性材料和稀土發光材料最大的生產基地。

  贛州還是世界著名的臍橙主產區,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產量居世界第三,品質可以和美國新奇士臍橙相媲美。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命名市內的信豐縣為臍橙之鄉、南康市為中國甜柚之鄉、安遠縣為中國九龍蜜柚之鄉、尋烏縣為中國蜜桔之鄉、大余縣為中國瑞香之鄉;石城縣為中國白蓮之鄉、崇義縣為中國毛竹之鄉、贛縣為中國板鴨之鄉、會昌縣為中國肉兔之鄉。

  贛州市發展規劃及經濟狀況

  從2003年起,贛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戰略目標定位于把贛州打造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第一城”。拉開了建設城區人口超百萬城區面積超百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的序幕。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贛州著力改善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條件,四通八達的綜合運輸網絡逐步形成。贛州已形成了 “十字型”鐵路構架、“井字型”高速公路構架、“三縱三橫”干線公路網和“米字型”航空網為主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兩年后,光通往廣東的高速公路就達到4條,我市南接北承、東進西出的區位優勢大為提升,有望成為中國南方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2004年贛州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機制體制創新的“十大體系”建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先行突破先行完善先行見效,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并結合自身實際,突出資源優勢,提出了六大片區建設,六大主導產業、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被譽為“贛州模式”,實現了經濟社會新的追趕與跨越。2008年,贛州市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34.77億元,同比增長13.2%。已進入全國經濟百強市方陣。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70元。2008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00.13億元,同比增長34.4%,成為江西省第二個財政總收入過百億的設區市。2009年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合并各項存款余額為1047億元,比年初增加179億元,增長20%;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合并各項貸款余額為600億元,比年初增加174億元,增長40%。

  贛州金融生態建設情況

  。近年來,贛州市委、市政府積極主導、整體聯動,以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紐帶,從培育信用文化、構筑信用基礎、創建信用區域、樹立信用典型等方面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打造誠信贛州“金融生態區”,實現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經濟金融良性互動,誠實守信蔚然成風。近4年來,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和貸款分別以年均18.37%、15.6%的速度增長,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按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率為6.57%,比年初下降7.88個百分點。

  (一)以機制創新為保障構筑金融生態的基礎。贛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辦公廳、市金融服務辦、人民銀行贛州市中心支行、贛州銀監分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優化金融信用環境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于贛州市優化金融信用環境的若干意見》、《贛州市2005年度優化金融信用環境活動工作方案》、《贛州市信用企業、鄉鎮評定方案》、《贛州市優化金融信用環境考核評比辦法》等文件,2008年贛州市委、贛州市政府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金融信用環境的若干意見》,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建立完善了金融生態建設互動機制、金融穩定協調機制、金融信用環境投訴制度、建立金融失信披露制度,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企業的良性互動,對破壞金融信用環境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報同級人民政府,交監察部門按破壞發展環境的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每年定期組織金融機構編制逃廢銀行債務者名單,在贛州主流媒體上公開曝光,對逃廢銀行債務者在信貸支持、賬戶開立、現金支取、銀行結算等金融服務上予以聯合制裁。

  (二)以誠信為重點營造良好金融信用氛圍。贛州市金融部門以打造信用贛州為目標,通過開辟宣傳欄、懸掛橫幅標語、散發宣傳資料,開展金融知識“三進一下活動”(進工業園區、進市場、進社區、下鄉村)活動,與媒體合作開展“信用關愛日”宣傳月、舉辦“金融信用大家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廣泛傳播“守信榮、失信恥”的信用理念,有效營造了信用輿論聲勢,使“守信合法”成為社會共識。在全面完善信用評定機制和培植信用觀念的基礎上,從2005年開始,我市深入開展信用創評活動,先后共評選出金融信用環境建設工作先進縣(市)12個,金融信用鄉鎮53個,金融信用企業210戶,“文明信用農戶”8萬余戶,通過開展評比活動,加大了對先進縣(市)、鄉(鎮)和誠實守信企業的支持力度,形成對信用環境建設的正向激勵,在社會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以司法為保障維護金融信用。贛州市建立組織有力、溝通及時、整體聯動、防范到位的金融債權維護機制,以清收黨政干部拖欠貸款為突破口,傾力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權,營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環境。近三年來,共執結金融案件1500余件,執結金額達6000多萬元,累計收回黨政干部拖欠貸款本息4000余萬元。各級政府以清費治亂為重點,組織有關部門對貸款抵押、擔保、評估等各類收費項目進行了一次徹底清理,使涉貸項目收費明顯降低,并大幅度降低了再次辦理抵押、登記、過戶費用,對續貸、展期及抵押物變現等項目只收工本費,有效改善了信貸投放環境。

  (四)以信息為支撐完善征信體系。近年來,贛州市緊緊圍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企業信用評級試點、推進征信產品運用等方面努力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贛州市通過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包含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信用信息在內的征信系統;為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贛州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市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的通知》,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住房公積金信息、企業環保信息、企業拖欠工資信息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贛州市已為2693戶非銀行信貸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其中已有153戶企業取得銀行貸款;積極開展企業信用評級的試點工作,以贛州銀行、農村信用社為突破口,推動銀行內外信用評級工作,已有113戶企業向評級公司申請外部評級;著力推進征信產品的運用,贛州市委、市政府在《關于進一步優化金融信用環境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推廣使用征信產品,優化金融信用環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率先使用;組織人事部門以及各行政事業單位要把個人信用情況作為人才錄用、干部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有嚴重不良信用記錄者,要限制對其錄用、評先、評優、晉級;在政府采購、國有投資項目招投標、土地出讓等經濟活動中,必須要求投標人、競買人提供企業和企業法人代表的信用報告;鼓勵企事業單位在開展招投標、大宗交易、簽訂經濟合同、進行合資合作等活動時,要求對方提供信用報告。

  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不斷加大了信貸投放力度和信貸結構優化,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使我市金融體系運行更富有活力,金融資源的配置更有效率,金融業布局更加優化。金融服務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也吸引了市轄外金融機構大量的信貸資金投入。今年全市金融機構信貸增量增幅列全省第二,超全省平均水平,在毗鄰地區中增幅增量第一位,存貸比列第二位。實施引進全國股份制銀行和贛州銀行走出去相結合戰略取得新突破。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南昌銀行已獲準在我市設立分行,贛州銀行繼續向縣域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保險和證券業迅速發展,2008年保險機構達25家、保費收入24億元,兩項五年均翻一番,證券機構7家年交易額達1000億元。金融業進入穩健高效發展時期。

  相關資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友情鏈接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建設 | 付款方式 | 聯系方式 | 在線留言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興隆街65號 電話:0415-2825729 傳真:0415-2825729
版權所有(C) 2009 丹東華宇儀器有限公司網站建設:沈陽小壇子網絡營銷推廣
rss
遼ICP備11019934號-3
欧美丝袜丝袜综合二区第一页,秘 免费视频网站入口,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久首页
五月天婷婷在线看 | 日本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人成网77777大伊香蕉 | 日本乱理伦片免费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