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7-10-14 文章來源:
在中國,稀土有三個主要產區,以包頭為中心的產區集中開采的程度高一些,而四川產區、江西與福建產區則因為資源開采難度較大等問題,比較無序。可是,不管哪個產區,都有嚴重的環保賬。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大規模出口稀土,一度采取過出口退稅這樣的鼓勵政策。后來,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供應著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然而,一方面中國的稀土儲量消耗得很快,官方的數字是,包頭稀土礦主要礦區資源僅剩三分之一,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即江西、福建產區)儲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15;更嚴重的是環境問題:浸取礦石用的濃酸、開采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制造的有害有毒氣體液體……從開采到冶煉的整個過程都伴隨著嚴重污染,這些污染甚至直接威脅著地下水安全,危及人體健康。更不用提,開采可能帶來的山體松動、滑坡等問題。
中國引用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4)》第二十條進行抗辯。盡管WTO原則上要求取消貿易壁壘,不過“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與國內限制生產與消費的措施相配合,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天然資源的有關措施”都屬于可以尋求豁免的。
這么看來,中國的訴求“合情合理合法”,為何還會被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