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發成功“離子型稀土原礦浸萃一體化(浸萃封閉循環)新技術”、“碳酸氫鎂法萃取分離稀土原創技術”,相繼在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中鋁廣西國盛稀土開發有限公司、中鋁廣西有色崇左稀土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規模生產應用,今年又與廈門鎢業(稀土六大集團之一)簽訂了2項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分別在龍巖市稀土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實施,替代現用硫酸銨浸礦-碳酸氫銨沉淀生產離子型稀土礦工藝以及液堿或氧化鈣皂化萃取分離稀土工藝,擬解決生產過程產生的氨氮、高鹽廢水、含放射性廢渣污染環境問題,進一步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并將逐步在福建省內全面推廣應用。
我國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0%,中重稀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是我國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戰略資源。離子型稀土礦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的江西、廣西、福建、廣東、湖南等省區。由于離子型稀土資源分散、品位低、提取分離難度大,傳統離子型稀土礦的浸取富集、分離提純工藝存在回收率低、消耗高、產生大量氨氮或高鹽廢水及含放射性物質廢渣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是被長期關注的重大問題。
針對稀土行業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黃小衛教授帶領團隊系統開展了稀土綠色分離化學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用鈣鎂堿土金屬代替堿金屬或銨、非平衡離心萃取法代替沉淀法富集回收與分離提純稀土等多種新思路,發明了離子型稀土礦高效綠色提取分離新技術,完全實現了從源頭消減污染,水及物料高效循環利用,是一種全新的清潔生產工藝與裝備技術。主要包括:(一)離子型稀土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新技術和裝備。自主創新開發了生態環境友好型鎂/鈣鹽復合浸取技術、P507/P204 耦合離心萃取富集稀土新技術,首次實現低濃度稀土浸出液直接萃取富集的工業應用,獲得了高效富集與不產生氨氮廢水和含放射性物質廢渣的雙重效果。工業運行表明,該技術解決了困擾離子型稀土礦企業 30多年的含放射性廢渣污染難題,鎂鹽廢水及 CO2氣體循環利用率大于 90%;工序縮短 5 道;稀土總收率提高 8-10 個百分點;每生產 1 噸稀土氧化物新增利稅 2萬元左右,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二)碳酸氫鎂法萃取分離和沉淀回收稀土新工藝。以循環制備的純凈碳酸氫鎂溶液,代替液氨、液堿或碳酸鈉等用于皂化有機相萃取分離稀土元素、稀土沉淀結晶過程,實現氨氮零排放、鎂鹽廢水和CO2的閉路循環利用,并大幅降低了稀土生產成本。該技術在江蘇國盛、廣西國盛稀土公司及甘肅稀土公司進行產業化實施,并于2016年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第十八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新技術被列入國家發改委“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科技部“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工信部和環保部“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有力推動稀土行業綠色發展。